第6节 (1/3)

用我们每天都在练习的分析方法,我侃侃而谈。不但不觉得时间难

熬,反而觉得意犹未尽。

走出酒店大门时,查尔斯河两岸已经是万家灯火。冷风一吹,我有点兴奋

后的疲惫。回想刚才的情景,我惊喜地发现了自己在哈佛一年中的巨大进步。

一年前的我如果参加今天的面试,其情形不敢想像。在哈佛学到的思想方法已

经在我脑海中生根。一年中学到的四百多个实例,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行业和

著名的大公司,所以不论谈什么行业,我都略知一二。更重要的是,每天课堂

的训练给了我宝贵的自信。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我都能从容应对。

与咨询公司的豪华面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工业公司的校园面试。面

试只有半个小时,而且是在特意空出的学生宿舍进行,可是面试房间的布局让

人不敢恭维。只有七八平米的小房间挪走了床和桌子,只有两把椅子,放在角

落里。我第一次面试就是这样面试的小伙子把我让到一把椅子上,固定在墙

上的台灯正好照着我。一边回答问题,我一边想,这更像是审讯而不是面试。

感觉极不舒服。半个小时过去,走到外边明亮的阳光下,我就把刚才的谈话忘

得一干二净。面试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有了几次经验,面试时不再紧张。

反而是每天晚上回家看到电话留言机上闪烁的红灯时,心里惴惴不安。这些公

司效率很高,经常是在一天之内就会把面试的结果告诉我们。所以每天的电话

留言就是对面试的判决。

“非常感谢你今天参加我们的面试,我们对你的表现印象深刻。可是由于

位置有限,我们不能邀请你进入下一轮面试。祝你好运。”哈佛的术语面试被

拒绝叫“啶”stg。第一次听到被啶的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找工作就像

谈恋爱。从一进校门就开始参加这些公司的展示会、晚餐,也研究它们的情况,

渐渐觉得像是互相倾慕的恋人。面试被啶就像是求爱被拒绝,而且无法挽回。

第一次失恋的气愤和失落不禁涌上心头。一连几天,4“啶”声不断,慢慢地

越听越多,就像情场老手,可以泰然处之了。

面试到后来我们都变得有点迷信了。衣着、态度、闲谈的内容等等都变得

重要,任何细节都可能断送一个工作机会。

一天早上,去面试的路上,我一个好几天没见面的同学见面就说我的5灰

西装颜色太浅,“你没参加就业办公室的讲座浅西装显得浮躁和轻薄。如果和

银行面试,凭你这西装的颜色,就别想通过。”

一番话让我半信半疑。到了面试的地方,细一观察,果然人人都是最保守

的黑或深蓝西装,我感到作为异端的压力,再加上那些“啶”,突然觉得面试官

看我的样子也不对劲了。

回到家,赶紧打电话找汉尼咨询,他也同意“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于是他

陪我跑了一个晚上,买了一套我平时看都不看的非常保守的西装。不料新衣还

未穿,就有新气象。刚到家就收到留言,麦肯锡邀请我进入第二轮面试,反复

听了两遍留言,那感觉就像是中国足球队打入世界杯决赛。紧接着,不开张的

局面为之一改,第二轮面试的邀请接踵而来。第一轮面试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

一步,要想得到工作,还要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面试。不过,有了第一

轮的经验,我对以后的面试有了信心。转眼星期五到了,一周下来虽然精疲力

竭,可是我渐渐喜欢上了面试。回答面试的问题使我更多地思考自己未来的事

业发展。同时,一周下来面试水平显著提高。面试的本事在美国是最重要的能

力之一,有真本事再加上会面试,是走遍天下不发愁的不二法门。

晚上,跑出去和一群好朋友苦中作乐大吃一顿,庆祝“地狱之周”的结束。

回来蒙头大睡,一觉醒来,窗外阳光明媚。经过“地狱”的煎熬,我们又回到

了人间本文选自中国经济出版社哈佛

a中国人自己的故事,经作

者信跃升先生同意转载,略有删改。

许国庆先生点评

有人认为一旦进了哈佛商学院读

a,就不愁工作了。这话只说对了一

半,工作肯定会有,但不一定能有最想要的,因为好公司好位置有限,求职人

数远远大于供给,因此还是要靠下功夫才能得到好工作。也有人认为哈佛

a

求职都是成功的案例,我们在中国无法追求远在美国的榜样力量,但事实并非

如此。上面这个案例对于毕业生求职

尤其是中国学生求职外企,颇有许多值

得借鉴的价值。

1“找工作比读书更重要。”说是找工作重要,并不是不读书,而是在读书

时提早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去找工作。国内大学毕业生在这方面往往有较大欠缺,

许多人在大四下学期才开始找工作,这时无论是选择余地还是时间都不会太充

裕。

2“地狱之周”英文原文为“helleek”,一年级则叫做“helleekend”,

地狱周末文中已有描述。哈佛毕业生每个人一周当中一般都要有

20次以上的

面试,但很少人能够有

50的成功率,即使成功,也不一定都是自己最理想的

工作。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大部分面试都不会成功,且一旦被

拒,受挫感徒增。哈佛

a虽然百般受挫,但最终每人还是能够得到平均

4

个工作机会。如果咱们中国的毕业生多投递一些简历,多争取一些面试机会,

即使多次被拒,也能得到不止一个工作机会。看过此书此节,如果你深谙面试

心理学,即使有再多被拒的经历,你的挫折感也会减轻。

3“求职信是写给另一家公司的,要不要我们帮你转寄过去”工作当中

寄信装错信封很偶然,a学生装错信封则是屡有发生,尤其是中国学生。

我在美国雷曼兄弟证券公司工作时,有一次代表香港分行参加纽约总公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