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今夕何夕第三七节 (1/3)

田玉来北阳后就住在了王志敏家里。很喜欢王家庭院式的住宅,一直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富豪所住的豪宅。王志敏母亲对她的到来非常欢迎,亲自下厨整菜。正好其兄嫂在,田玉算是认识了王志敏的家人。

田玉喜欢四处跑,最讨厌呆在屋里,王志敏本是闲人,有的是时间。但田玉这次来感觉到王志敏满腹心事,郁郁不乐。问她是否有事,王志敏说家里的生意有些不顺。田玉说如果有事我就先回去了,你忙你的。王志敏当然不会让首次登门的好友失望,说家里的生意她从来不管,根本就插不上手。所以你放心住着,好好合计准备去哪里吧。

晚上睡在一个屋子,田玉问王志敏家里出了什么事,王志敏便将临同矿难的事讲了,也说了堂兄与异母兄长之间的矛盾。田玉听了心里难过,觉得王志敏堂兄的公司做的太过分了,简直是草菅人命。就算那个矿山经理直接负责,其堂兄也难逃责任。一下子被政府罚掉五千万,不过是有些郁郁不乐而已,足以证明王家的实力。和自己家比较,自己简直就是穷人了。田玉有个好处,从来不与别人比较,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别人的穷富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父亲的厂子虽小,但足以供自己的挥霍了。一年到头在外面乱跑,每次回家不过是给父母带回去一些照片而已,总能让父母快乐很多天。田玉忽然觉得自己挺亏欠父母的。

父亲年龄不算老,完全可以干很多年。也曾劝父亲找个经营者管理厂子,或许是不放心,或许是舍不得。反正父亲总是那样忙碌着,快乐地将挣来的钱供自己消费。

自己喜欢的生活是正当的吗?田玉问自己。她知道父亲希望自己将来接手那个厂子,但她真的不愿意。

和王志敏是无法相比的,但也足够幸福了。

王志敏专心当起了导游,她知道田玉的兴趣,纯阳宫,天圣寺,北阳博物馆,选择田玉喜欢的地方转悠,品尝北阳的特色小吃。除掉在市里转了两天,还陪田玉去了趟黛山和临同。田玉对临同银阁寺赞不绝口,觉得足够列为世界化遗产了。回到北阳,田玉却提出南去北新,北新其实没什么可玩的名胜,田玉执意要去北新,令王志敏不明所以。去北新当然是受了老黑的影响,但田玉却没有说出来。

王志敏其实也没有来过北新。印象中的北新是省里数得上的穷地方,没事不会到这儿的。近十年来关于北新的报道连篇累牍,不容你不对其产生印象。王志敏和田玉是开车去的,沿着高速,坐在副座的田玉尤其注意路旁的绿化,发现老黑说的是真的,进入北新界,两旁的山岭呈现出南方常见的苍翠,让长于杭州的她倍感亲切。多是松柏,已经成林了。和临同一带的山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巴丹吉林回来,田玉对环境特别重视起来,北方也不是不可能在绿化上取得突破,北新就是例证。

“志敏你看,北新这边的山岭绿化的多好。比黛山那边强多了。”

“那里有黛山好。”

“我不是说黛山本身,而是说周边。”

“那倒是。表面工作而已。现在的省委记就是从北新市委记上来的,我听人说过,这说不准就是所谓的政绩。”

田玉却是从不关心政治的,“什么政绩不政绩的,山变绿了就是好事。先不说水土保持,指不定过上十几年还会出现野物呢。”

“那过几年你来打猎吧。”

王志敏发现北新和北阳完全是两种风格,北阳是喧嚣的,北新是宁静的。北阳是匆忙的,北新是悠闲的。城市没有高楼,也没有大规模改造的痕迹,但交通并不显拥堵,城市绿化极好,干净整洁。

“嘿,真是不错。我更喜欢这种风格。老黑说的没错。”田玉赞叹道。

“老黑忽悠你来的吧?你可真听话。不过也算沾了你的光,要不我也不会来这儿。”王志敏开车在市区转了一圈,找了一家叫北新风味的,看上去档次还行的馆子,田玉将她的保时捷停在饭店门口,接待员殷勤地替她们拉开了门。

饭店挺干净,楼上是包间,楼下是散座,田玉认为大堂空气更好,随便选了张靠窗的桌子坐了,抽出包着的筷子用自己带的餐巾纸擦拭一遍。

“你来点菜吧。”王志敏将菜单甩给了田玉,“说吧,我们就这么转街道吗?我保证用不了半小时就可以逛完全城。”

“那好,就逛一圈,然后去二佛山。”田玉已经做过了功课,对等候在一边的服务员说,“就我们两人,你将你们最特色的菜上来几样吧,注意别超量了。”服务员痛快地答应一声。

“你以为你演《水浒》啊,捡拿手的只管上来?挨宰是一定的了。”王志敏道。

菜却很实在,店里自卤的牛肉,北新特色炒面皮,猪皮炒黄豆,还有一条清蒸草鱼。

“老板,你这是活鱼吗?要多少钱啊?”王志敏严重怀疑会被欺宰。

“当然是活鱼了。都是二佛山水送来的。刚才没看到取鱼吗?”硕大的鱼缸就在大厅另一角,田玉视力好,看到鱼缸里活泼泼地游着几十条大小不等的鱼。

“真正的绿色食品呢。”年长的服务员开始吹嘘。

“水离市里多远?”

“开车用不了一个小时。”

倒也没有吹牛,菜的味道不错,也算便宜,特别是炒面皮特别合口味,田玉又要了一份,一餐饭两个人只花了125元。

问明了路线,饭后直接去所谓的风景区二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