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254节财富与亲情 (1/3)

与媳妇的想法不同,荣之贵与魏瑞兰却不想让长子搬出去。联投在南郊盖了很高级的别墅他们是知道的,私下也议论过老大是否会搬出去住。就这个疑虑,夫妇俩的看法倒是不约而同,不要让他们搬出去。

反对老大搬出去的原因,老夫妻俩想的其实不完全一致。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喜欢全家在一起的感觉。荣之英一家在不在倒在其次,荣飞和荣逸在身边的感觉还是很好的。如今儿孙满堂,解决了基本的经济问题后,家里还是颇有温情和亲情的。

魏瑞兰不愿意让老大搬走,主要是和孙子的感情。鹏鹏主要是她带的,孩子嘛,谁带跟谁亲。即使今年荣飞夫妇从棉花巷正式搬入甜井巷,鹏鹏大多数晚上都是跟奶奶睡。如果荣飞夫妇搬出这所大院子,鹏鹏肯定会被邢芳带走吧?魏瑞兰舍不得鹏鹏,隔辈亲是人之常情啊。

其次也有经济上的考虑,家族基金会里的钱不是永不枯竭的摇钱树,总有花完的一天。如果老大在家,一些事情要好办的多。

就一般的家庭而言,家庭成员间矛盾的主要起因是经济问题。但荣家似乎不存在了。如今荣家的成员不再为生活上的小开销惦记,而大一点的开销有家族基金会撑着呢。

家族基金会的大笔资金的使用权基本掌握在魏瑞兰手里,除掉荣飞自己,谁去反对其生母的决定?而荣飞本人基本不过问家族基金的使用,他也没时间过问。常常是晚上十点钟之后才回到家,洗漱一番也就休息了。连老太太都抱怨几天见不到孙子。所以,荣飞制定的家族基金会的管理办法也流于形式了。有家族基金会大额资金放在那里,家里大一些的开销,平时的人情来往,亲戚朋友们的求助都迎刃而解。这种情况下,荣家上下自然显得和睦和谐。

魏瑞兰化程度很低,只念过小学,工作的经历也让她没有多少管理和制度的概念,认为该花的,提出来就花了,也记不得要走什么程序。所以,搬入甜井巷之后,荣家的主要开销就走了基金会。荣家这一代都是经过苦日子的人,对生活的要求本不高,在荣飞发达后,家里在吃穿用度上除掉荣之贵,还没有学会贵族的做派,偶尔去大饭店吃顿饭还觉得心疼。

基金会的开支,除掉资助亲戚,也就是荣之贵个人的消费上了大台阶。而魏瑞兰有个特点,非常“宠”丈夫,荣之贵的花销一般都没有什么障碍。而且,荣飞也放话在那里,比如对于父亲离不了的烟酒茶,荣飞的原话就是,如果戒不掉,那就用点好的。所以老荣同志的个人消费在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支撑后跃升至比较高的水平,烟酒茶三项的消费每月都在四百元左右。这在北阳市是很了不起的水平了,搁在二十年后,差不多就是每月拿出八千至一万元抽烟喝酒了。

基金会建立之初,荣飞往里面放了200万。然后又打进来差不多200万元。按说这些钱如果不去办企业,仅仅吃喝花销,就算荣之贵烟酒茶超出眼下一般的消费水准,那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花完的。但实际情况是,基金会的钱已经不多了,个中原因以后会讲到。魏瑞兰一直不知该如何向长子解释基金会钱的去向,几百万也是很不经花的啊。她觉得住在一起,有利于择机向长子解释,也有利于长子继续向基金会注资。若是搬走另立门户,长子或许像原来一样,一不小心又“飘走”了。

荣之贵却另有考虑。

荣之贵自搬入棉花巷后与长子就没有发生过冲突了,再到甜井巷就更好了。荣飞对父亲也表现出应有的尊重。但父子间交心还是很少,荣之贵几乎想不起老大主动来自己的古玩铺子来,也想不起长子主动找他谈事。即使偶尔长子休息在家,除了到老太太屋子陪祖母聊天,就是在自己的屋子呆着看或听音乐。不像老2,没事总跑到铺子来左瞅瞅右瞧瞧,什么都好奇,还总想顺走一两件不值钱的小玩意。即使当了物业公司事实上的老总也和个孩子一样。生意上的事情也跟自己说。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老大从来不主动提起他的生意,即使问起,也是敷衍了事地回答。老大在外面的情况大都是老2告诉他的,所以,荣之贵总是觉得自己和老大之间永远不能像老2一样了。这让他感到悲哀,感到不舒服。但这种不舒服还没法子跟他人讲,妻子小逸都不行。每次跟小逸聊天,提醒他凡事要多长个心眼,小逸总能联想到这是自己对老大的提防,总是好心当做驴肝肺,反而责怪他偏心。妻子亦如是。他更不能和弟弟荣之英和侄儿说。

这让他很难受,最近尤其如此。

偏心吗?仔细想想,偏心是存在的。老大一直比老2优秀,从上学起弟兄俩的差距就出现了。如果没有老大,小逸现在一定是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复退兵,过着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日子,绝对不会如现在开着进口豪华车拥有多处住房并当着越来越发达的公司老总了。

父母关心能力差一些的孩子不是人之常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