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明月 (1/3)

北阳市出现的学潮并未影响北重宁静的生活。86年的决算数尚未出来,快报数令朱磊喜忧参半。今年的军品计划超额完成,上缴利润这一块因军品订单的增加也没有任何悬念。只是本来寄以很大希望的民品新产品销售及利润都不好,新星一号的销售情况下半年开始滑坡,全年只售出1200台,销售收入不足200万,利润情况更是惨不忍睹。按照胡敢的估计将亏损110万左右。更为懊恼的是货款回收极差,一部分(大约25万)估计已成死帐,因为购买该产品的是农民,找都没地方找去。

荣飞之前关于民品销售隐患的预测竟然全部变成现实。100万的亏损朱磊是背得起的,如果产量放大五倍,朱磊思来想去,几乎对这个投入近千万资金的产品失去信心。

好在还有几个不错的产品,如干粉灭火器和摩托车配件。在新的年度,朱磊决定尝试一下新的运营机制。眼下的问题是交代部里开发资金的用途和效果,这是卢续的事。在今年民品开发这一回合上,卢续交出的答卷不能令朱磊满意。

朱磊必须考虑自己的接班人。曾国藩说过,办大事以找替手为第一。既然决定回北京,北重那边注定是个过渡。离开北重不由他朱磊,就像他来北重当厂长一样。按照北重在部里的份量,他的去留是要上党组会的。朱磊清楚,他必须拿出政绩才能离开北重,现在,他手里有一份可能成为耀眼政绩的东西,那就是荣飞那份军品报告。

朱磊在元旦前带着荣飞那份报告坐火车回北京,没有去部里,而是跑到紫竹院旁的兵器研究院找过去的同事,经过火炮处的几个技术员传阅,这份报告便留在了研究院。他这次回来,也是为了和家人共度1987年的元旦。

朱磊的家就在车道沟。第二天他还没起床就接到了研究院的电话,叫他八点就过去。

朱磊没有留意政治局势。主政一个大厂使他没有关注厂外事务的精力。眼下要办的是明年的任务最终落实和军方的预付款到位的情况,春节前是花钱的高峰,没有300万的资金是没法过这个春节的。本来准备带卢续和胡敢一同来,向部里汇报资金及项目的情况,民品开发部里要一个总结,这些具体的业务问题朱磊不如两个副手更清楚,特别是资金问题,胡敢在财务处长任上就和部里财务局的一帮人混得贼熟,现在的关系就更好了,这方面真得依赖他。但临行又改了主意。荣飞的新式火箭炮的设想令他激动了数日,然后又冷静下来,这不是件简单的事,目前的技术条件不一定能具备,特别是那特制的炮管,他还没有想通怎么能加工出来。让研究院看看也不是坏事,朱磊对此事并不抱很大的希望,他主要的目的是到部里要钱。而这个急匆匆的电话又鼓起了希望,如果能立项直至投产,将来北重会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天。

纷扰了十几天的学潮已基本平息,街道上都是熙攘的自行车流,中间夹杂着黄色的面的,刺耳的喇叭声不时响起,构成了这个大都市的晨曲。朱磊的自行车穿梭在人群里,发现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对过去的生活已经陌生了。

“写出这份报告的工程师你带来了吗?”接待他的是研究院一头华发的曾是他直系领导的副院长,“小朱,你厂里有人才呀,设想非常大胆,并不是空中楼阁。”

“没有,没有带他来。他不是搞技术的,而是搞管理的。”

“搞管理的?这怎么说?”副院长瞠目,“你的资料让火炮处感到振奋,相关部分给了弹药处,他们正在研究。这样的设计却出自一个搞管理的之手,岂不要让我们这些所谓的专家无地自容吗?”

“真的可行?”

“我直觉可行。当然,他提出的几个关键数据需要验证。一些难点需要组织攻关。如果那些涉及口径,壁厚,强度,材质等问题都得到验证,我们将省很多事。这就不是设想,而是设计了。天才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发现而已。这个人你尽快带来,我有很多问题要问他。”

“很遗憾我没有带他来。说实话,老领导,我不敢肯定报告的可行性。”

“搞我们这行创新思维地最重要的。专业反而落了下乘。你尽快安排他来,打个电话。”

朱磊想反正他要在北京待几天,那就让荣飞来吧。于是在老院长的办公室给厂里拨了电话,要办公室通知荣飞带有关的资料来北京兵器研究院。什么资料?你说到兵器研究院他便知道。

荣飞元旦有安排,准备处理傅家堡的股份问题。没想到自己回忆的东西竟然引起兵研院的重视。这样也好,既然记忆里有这个产品,那就证明是存在的。早些开发军品新产品对北重的意义更大。自与北钢达成供应铁矿石的协议后,荣飞决定在适当的时机离开北重了,剩下的任务就是为这个曾抚育自己二十年的企业尽一份力。

邢芳正在期末考试的紧要关头,这次就不能带她到北京了。接到电话的当晚便登上去北京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