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分裂的前兆 (1/3)

明朝小刁民 孤君道 1774万 2021-04-11

第一百五十八章分裂的前兆

赵期昌以官职压人,会议进行的很顺利。

此时卫里一千五百捕倭军分作三个小编制千总大队,按着军中规矩,赵期昌所部职位最高,掌握卫里捕倭军指挥权,同时本部所在也就是中军,应该用赤旗为号。

可军服整改麻烦,赵期昌所部五百捕倭军依旧编为黑旗总;戚继光操训、直属于卫里驻扎在中所进行操训的赤旗与白旗两把合并,加上王家组成赤旗总并由王泽担任左军千总。张茂所部包含部分赵家大房捕倭军、刘家、田家所部,编为青旗总为右军,负责防御滦河口备倭城。

在当初划分军制时,卫里取消战时各类镶旗辅军编制,以白旗为辅军指挥信物。毕竟白旗这东西制作简单,不似各类镶旗制作起来因为染色而显得麻烦、高成本。

各地军队看着内部以五色旗为信物,可还是不一样。阅历丰富的军将,不看军士负章,光看对方旗色乃至是军服就能确定对方来源。

虽然都是褐红色鸳鸯战袄,因为染色水准不一,军士着装风俗不同,根据军服判断其归属,实际上也不难。一些有特殊荣誉的部队,旗帜也不同,会拥有朝廷赐下的星宿旗作为荣誉体现。

光登莱地区,春夏之际,捕倭军与即墨三营军士穿的都是鸳鸯战袄,可彼此还是有一点差距的。比如登州卫捕倭军的衣料染色深厚,不似即墨三营军士军服染色浅白。地方更偏远一点,比如西南军队的军服颜色会整体偏向深暗,因为各地风俗不同,军服主色褐红不变,各种配用的辅色、用的花纹也有差距。

最大的反差有时候也挺明显,光就鸳鸯战袄,两个省的军队站到一起,一眼就能看出来。而边军体系又自成一路,反倒很少成建制穿鸳鸯战袄,哪怕是边军体系的墩军,穿的也是罩甲、棉甲居多。

为什么朝廷不严格统一各省、各体系军队的制服原因非常简单,这是战时需要,只有军服有微小差异,才能认出军士身份。方便指挥是一方面,揪出一些害群之羊或者预防奸细才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至于这场缉捕行动,王泽督率左军赤旗总封锁卫西各处路卡,右军青旗总友张茂率领堵住东边,负责缉拿的则是赵期昌所部的中军黑旗总。

不需要保密,赵期昌需要的只是将风声放出去,让各处有个准备,不要因为他调动捕倭军而乱了手脚。

比如县衙门这边,就不太好打交道。

与钱知府交情再好,也只是私人交情。登州城这么大,钱知府是一府之主,但也就那么回事。做事要顾虑同僚的想法,施政要考虑地方大族的意见,不可能因为他是知府,他就能按着自己的心思做事情。

赵期昌独力就能缉捕那些人,他只是不想行动太过突然,引发城中各方面误会就不好了。所以他需要一个正规的衙门、渠道将消息散出去,免得他动手让太多人愕然,进而抵触他。

没人喜欢一个握着武力,还做事不打招呼的邻居。

在卫衙门下了动员令后,赵期昌这才慢悠悠回自己的地盘。

当夜消息就在城中传开,捕倭军又要查倭了,城中士民这回没有因为倭寇的消息而慌乱,预测着捕倭军会有怎样的胜利。

可府衙门受不了,派出附郭的蓬莱张知县连夜去拜访赵期昌,询问具体事情。赵期昌自以为做的够体贴了,动手前冒着打草惊蛇的风险把消息传出去,可知府衙门还是不满。

任何的军事行动都是敏感的,去年十月的封山查倭,朱应奎那么高的地位,还在省里、各处做关系,准备了近月时间才开始动手。现在又有军事行动,真不是赵期昌想干就能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