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通胀年代 (1/3)

重返激情年代 白鹤梁 1145万 2021-04-19

《芙蓉镇》男主角定下来了,接下来就准备开机了。

春节后,《李香兰》也重新开机了,不过却遇到一点小麻烦。

刚开机没几天,童建国就到片场来探望。

李翰祥却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

“怎么了?老哥。”

“春节过后物价涨得太吓人了!”

“怎么吓人了?”

“猪肉都5块钱一斤了!”

“啊?”

童建国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并没感觉到眼下正迎来通胀高峰期,而且相比江浙地带,辽省地区还能稍微好点。

“这个……是够吓人的。”

80年代以前猪肉才几毛钱一斤,最近几年也顶多一两块钱。

问题眼下的工人们,效益最好的单位一年也不过拿个两三千块钱。

像童建国名下的企业,工人干部们平均下来,一年也不过4000多块钱。

关键猪肉是标杆儿。

猪肉涨到5块钱了,其它东西就跑不了了。

童建国记得80年代初坐飞机时,飞机上免费供应茅台酒。

最好的茅台也不过十来块钱一瓶。

眼下都涨到200多元。

连17寸的彩电都涨到2000元了。

这通胀的幅度可想而知。

所以,李翰祥担心的并不仅仅是猪肉的问题。

它牵涉到服化道、人工等等诸多方面。

“哎呀,老哥啊,你想那些没用的干嘛。当初不都跟你说了吗?咱拍这电影就是为了到国际上拿大奖,增加点猪肉的成本怕啥?”

“唉,何止是猪肉啊。600万成本已经够高了,可眼下看起来700万都打不住呢。”

“钱的事儿不用你考虑。你身为大导演不要有那么多私心杂念。”

“好吧。”

童建国以前说不指望票房,就想到国际拿大奖,其实有开玩笑的成分。

因为拿大奖是运气的事儿。

同样拍末代皇帝,人意呆利导演拿了奥斯卡,李翰祥连根儿毛都没拿到。

除了技术、审美原因,文化差异也是重要一环。

李翰祥都这把年纪了,想让他补课,恐怕还不如老谋子麻利。

童建国还是指望多多少少卖点拷贝,要求不高,只要本儿回来就不错了。

眼下看起来这也不能指望了。好在还有电视剧。

无论如何都能帮电影找补回来一部分。